新闻中心

News Center

让手机充电5分钟,看视频4小时 光谷企业冲进第三代功率半导体新赛道

时间:2022-08-17 13:40

过去,手机充满电要几个小时。如今,已实现充电5分钟,看视频4小时。这背后起作用的,正是功率半导体。

电池,用于储存电能。而功率半导体,则是对电能进行转换和处理的“心脏”,在电力电子装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
目前,国外许多高性能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,对中国实施出口限制,“我们要做出性能更好的功率半导体器件,实现国产替代。”8月16日,光谷未来城,武汉羿变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新民说。

瞄准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前沿赛道

“这是一个1200伏、300安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,电能的处理和控制,靠的就是这个。”在公司车间,刘新民拿起一个小器件介绍。

凡利用电能的装置,都会用到电能处理技术。比如使用手机时,需要先充电,再放电。“一充一放”过程中,涉及电压、频率和直流交流转换等。

目前,市面上的功率半导体多以硅(Si)基材料为主。随着技术发展,硅半导体已接近材料性能极限,无法满足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。

在这一背景下,以碳化硅(SiC)、氮化镓(GaN)为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,即宽禁带功率半导体“横空出世”。

手机能够实现快充,是由于氮化镓材料具备高效率、高频率、高导热等特性。其做成充电芯片后,能量损耗小,所需散热部件也小,在输出大功率的同时保持充电器体积可控。

“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新能源汽车、船舶、航空等领域应用前景很广,我们8年前就着手布局这个新赛道。”刘新民说。

从实验室走向市场

2014年,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,成立了先进半导体与封装集成实验室,这是国内高校中第一家该类型实验室,重点研究宽禁带功率半导体封装技术。

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有很大优势,但是必须封装之后才能使用。传统封装技术是为硅基功率器件设计的,若将其用于宽禁带功率半导体上,会出现不易散热、稳定性差、寿命短等问题。封装技术的好坏,直接影响功率半导体性能的发挥。

“想要打破国外高端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垄断,就一定要突破封装技术。”刘新民说。

为此,当时还在华科做科研的刘新民,在实验室团队负责人康勇教授的带领下,一起潜心攻关。经过几年努力,采用全自主研发封装技术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得以面世。

“2018年,有些企业带着项目找过来,想利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提高性能,当时便把科研样品给了他们。”刘新民说,也想看看其在现实场景的应用效果如何。

“性能很好,相比原来的硅基半导体,损耗可以减少一半。”

实验室能做出样品,却无法长期提供批量产品。想让成果走向市场,就必须跳出“母体”。

2020年10月,依托学校科技成果,武汉羿变电气在光谷成立。

部分性能达到全球顶尖水平

“鉴于前期扎实的科研基础,公司一成立就开始成果产品化。”刘新民说。

2021年初,某船舶设备公司提出需求,想要多款覆盖650V、1200V、1700V电压等级的碳化硅功率模块。

原来,该公司之前使用的是国外通用型碳化硅功率模块,不能与设备精准匹配,无法把能耗降到最低。对于大型船舶设备来说,燃油、电等能源消耗多,对能量转换效率要求更高。

“我们从应用角度出发,为对方定制了一批功率模块。相比国外产品,可‘物尽其用’,把系统效率提到最高,且体积更小、更轻,便于船舶水上移动。”刘新民说。

今年初,某无人机公司想定制一批20千瓦的电机驱动器,即集成式功率半导体器件,其性能更高、功能更多。

“20千瓦的驱动器,国外做的有5公斤重。而我们做的,只有3.5公斤。”刘新民说,公司产品的部分性能,可以与全球顶尖水平比肩。“未来会铆足劲,在宽禁带功率半导体赛道上持续冲刺。”


来源:湖北日报

        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汪

         责任编辑:朱轩孜

版权声明

          武汉羿变电气所转载的文章,在文章结尾处将注明作者及出处,如有涉及到版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,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创作!